阿里巴巴 & 腾讯 -「新时代」的摩根 & 洛克菲勒
引言:从 1918 到 2018
下表是 Forbes 美国 1918 的排名,常有人说,中国仿佛「进步时代」的美国[1],比照 Forbes 中国 2018 最新的排名[2],从中或许可以窥之一二。
Forbes' 1918 Ranking
从「托拉斯」到「康采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来都不是「自由市场经济」。改革开放 40 年,经济部门的统治力量无非从「托拉斯」变为了「康采恩」。
- 「托拉斯」与「康采恩」
同样是垄断,「康采恩」和「托拉斯」仍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以下内容引用自「维基百科」相关词条,略有删改
托拉斯(英语:Trust,德语:Vertrauen),是商业信托的音译,是指在一个行业(商品领域)中,通过生产企业间的收购、合并以及托管等等形式,由一家公司兼并、包容、控股大量同行业企业来达到企业一体化目的的垄断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托拉斯企业可以对该行业市场实现垄断,并且通过制定企业内部统一价格等等手段来使企业在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
康采恩(英语:Concern,德语:Konzern),是一种通过由母公司对独立企业进行持股而达到实际支配作用的垄断企业形态。一般情况下,基本是由集团中的银行以及其他金融企业来担当控股公司这一角色。康采恩与托拉斯不同,它的直接目的不是支配市场,而是极大程度拓展公司影响力。在资本集中度方面,康采恩与托拉斯相当。
-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存在的各大康采恩集团也称为「财阀」,比较有名的有「三井财阀」「三菱财阀」「住友财阀」「安田财阀」等等。今天的韩国财阀更甚,该国最大的「三星集团」能贡献 22% 的税金,并由其分公司包办小至医疗保险,大至军火制造的全方位产业垄断。在持有大量分公司股份的康采恩在欧洲也很常见,以德国为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央企名录 基本可以视为现存的「托拉斯」列表,尤其是那些以 中国 + 某某行业 + 集团有限公司 为名的,可谓「托拉斯」的标准命名格式。
同样,「阿里巴巴」与「腾讯」也符合「康采恩」的标准定义。「纽交所」和「港交所」收录的官方名称分别如下: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
- 间接证据:Fortune 世界五百强名单
定义「托拉斯」和「康采恩」或许可以直接参照「维基百科」。然而,这种从「托拉斯」到「康采恩」的变迁却几乎无法获取直接证据。如果粗略的将国营五百强视为「托拉斯」,民营五百强视为「康采恩」,中国企业在 Fortune 世界五百强名单中的变迁或可为佐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托拉斯」和「康采恩」的数量都在飞速增加,但「康采恩」的比例同时也在显著增加。
从「集装箱」到「字节」
有了集装箱,才有全球化。 当各种各样货物被以统一的标准封装,编码,分发,才有了几乎整个二十世纪后半夜人类文明的故事。现在,我们身边看似理所当然的一切,都几乎仰赖于此,这份全球实时航运地图 或许能让人有些直观感受。
在工业时代,我们运输集装箱;在信息时代,我们运送字节。
自从有了 Unicode,所有的汉字都可以编码在两个字节中[3],甚至不光是「汉字」,几乎人类所有已知的仍在使用的文字都可以编码在这两个字节中。
在这个意义上,「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的名字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集装箱」是工业时代的「统一运输结算单位」
「字节」是信息时代的「统一传输结算单位」
将「字节」等效为「集装箱」后,有下表
原料 | 过程消耗资源 | 与资金的接口 | P2P 通信 [4] | 硬件基础 | |
---|---|---|---|---|---|
工业时代 | 石油 | 电力 | 银行 | 邮政 | 铁路网 |
信息时代 | 数据 | 云计算 | 移动支付 | 社交网络 | 通讯网络 |
腾讯实例 | 腾讯大数据 | 腾讯云 | 微信支付 | 微信 / QQ | 大王卡 |
阿里实例 | 阿里数据 | 阿里云 | 支付宝 | 旺旺 / 钉钉 | 蚂蚁宝卡 |
在工业时代,这些 Infrastructure 都是国家的垄断行为,甚至 Infrastructure 这个词本身就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如同 AIIB 的名称所暗示的那样。[5]
从基建到税收
前段时间,「腾讯」「阿里巴巴」要做「互联网的水和电」的言论甚嚣尘上,比方说下面的两篇报道:
这话其实只说了一半,后半句被隐藏了起来:
做了基建,就有税收。
按照这篇「纽约时报」极其知名的报道,这个道理甚至对 ISIS 来说也是一样。
- 「税」的本质
按照「新华字典」第十一版对「税」字的定义:
政府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
用「纳税人」定义「税收」,这句话其实是在循环论证。那我们试试英文,下列是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对 Tax 的释义:
A charge usually of money imposed by authority on persons or property for public purposes
A sum levied on members of an organization to defray expenses
合并抽象后,广义的「税收」定义大致如下:
A Charge usually of money which an individual have to pay the ecosystem to ensure its existence within
勉强翻译为中文,大致如下:
生态系统中的个体不得不向系统所上交的资源以维持自身在系统内的存在
税收永远是最好的商业模式,这也就是史上最牛创业团队定义的由来。VC 最喜欢的永远是「轻资产的大平台」,这样才能以最低的成本收税,从 FANNG 到 BAT 再到 TMD[6] 莫不如此。
- 三个例子:苹果税;阿里税;腾讯税
苹果税: 产品本身极高的溢价,就是一种变相税收。按照「环球时报的算法」 每台 iPhone X 有 65% 的 Apple 税。当然,还有向开发者 30% 的抽成,后者可谓「臭名昭著」,在开发者的圈子中被直接冠以「Apple 税」的名号。
阿里税: 虚拟商业地产「淘宝」/「天猫」/「聚划算」的地租
详细内容见后文「「阿里税」:Morganization 后的商业地产」一节
腾讯税: 以流量杠杆低价收割已成气候的创业公司股权
详细内容见后文「「腾讯税」:流量的杠杆」一节
「阿里税」:Morganization 后的商业地产
一句话抽象「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
对流量做 Morganization 以提升其虚拟商业地产的地租
- 「流量」的 Morganization
在阐释这个答案前,先得解释一下何为 Morganization。该词源自商业传奇人物 J.P.Morgan - Morgan + ization。遍历字典,以商业人物命名的 *zation 词条仅此一例,甚至以人物命名的 *ization 词条也仅此一家,别无分店。以下是 Oxford Dictionary 对 Morganization 的定义
The restructuring of an industry or business sector, especially one that is unstable, by buying up competing companies and combining their resources in a single corporation.
「阿里巴巴」最大的投资 / 并购,包括但不限于「微博」「优酷土豆」「UC」,按照被广为接受的说法,即是获取流量入口,导入「淘宝」/「天猫」这个流量黑洞,不过按照 Morganization 的定义,也可以称之为对流量进行 Morganization。
流量入口本身不创造价值,这同时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在财报中除了 Core Commerce 的部分都是不盈利的原因。
Alibaba-Financial-Report-2017-P117
- 从「集市」到「商业地产」
在「阿里巴巴」上市前夕,「经济学人」写了这篇充斥着赞誉以至于肉麻到像软文的「全世界最伟大的集市」。 不过仔细想想,标题本身就表达了「经济学人」一贯的讽刺,再怎么伟大,也仅仅是「集市」而已。
按照平台,消费者,供应商间的关系,有下表:
C2C | B2C | 平台控制供应链 | |
---|---|---|---|
电子商务 | 淘宝 | 天猫 | 亚马逊 |
传统商业 | 集市 | 商业地产 | 沃尔玛[7] |
在地球上,好像还没有听说过谁是通过做「集市」成为了巨头,但商业地产却不少,从「万达集团」到「The Trump Organization」概莫能外。
下图截取自「方正证券」的行业研报
Tmall-GMV-Ratio
从 GMV 的占比,可以看出「阿里巴巴」从「集市」到「商业地产」的决心,为了这种决心甚至不惜引发公共事件
集市的管理费和商业地产的地租,天花板是完全不一样的。
- P4P 即是地租
下图是「阿里巴巴」2017 年财报的 F63 页
Alibaba-Financial-Report-2017-F63
P4P and display marketing 占整体 Revenue 的一半以上,按照「阿里巴巴」自己在财报中的定义(略有删改,以期语句通顺)
P4P (pay-for-performance) marketing services, where merchants primarily bid for keywords that match product or service listings appearing in search or browser results on a cost-per-click, or CPC, basis at prices established by our online auction system, which facilitates price discovery through a market-based bidding mechanism. P4P marketing services are provided both on our marketplaces as well as through third-party marketing affiliates.
按照通常的理解,P4P 即是「淘宝」内部的竞价排名。然而,如果按这么理解,「淘宝」的 2 亿访问量,再加上「天猫」的 1 亿,合并起来都追不上「百度」的 7 亿 [9]。这样的类比是有问题的。
简单复刻用户场景:用户进入淘宝首页的时候,已经决定了「买东西」这件事情,只是不知道在如此多的卖家和 SKU 中选择谁。这样的话,在用户的需求和商户的解决方案间,「淘宝」作为平台就有操作空间了。「广告」本身并没有这么直接的转化效果
「有限流量下的展示位置竞争」,这个逻辑已经和商业地产的租金的逻辑是一致的了
「微信税」:流量的杠杆
一句话抽象「腾讯」(不包括游戏部分)的商业模式
利用微信 / QQ 的流量杠杆去低价收购已成气候的创业公司股权
- 腾讯是什么 ?
前段时间「腾讯有没有梦想」的话题炒得沸沸扬扬,正反双方的主要观点如下:
先不论腾讯有没有梦想,无论正方反方都得先明确一个问题,腾讯的主要商业模式是什么?
阿尔法工场的这篇「腾讯的本质是什么?」 倒是开宗明义的回答了问题
腾讯(HK:00700),本质上是互联网行业的“伯克希尔”。
这篇文章值得更为详细的引用,如下:
…… 我认为不能仅仅从企业经营层面去看待腾讯,更应该从世界经济变迁这个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当下仅仅是这个趋势的开端。
-
目前腾讯在做什么?拿着流量入口,去低价换取互联网创业企业的股权。14年2亿美元入股京东,如今变成了100亿美元;14年50亿收购盛大文学,组建阅文集团,如今变成了400多亿港币;13年4.48亿美元注资搜狗,如今变成了20亿美元;还有易鑫、众安等,后边还有数不完的腾讯系企业等着IPO,每年都会有几个大案子。世界上还有更暴利的赚钱方式吗?
-
腾讯的投资模式更接近于PE,而不是VC,只找那些有较大概率成功的企业,再用流量入口和产业协同给予支持,能使投资对象在几年内就迅速做大,且成功率超高。
把1块钱的东西卖给腾讯,借着微信平台,能变成3块钱;各业务板块之间会有协同反应,3块钱又变成了5块钱。
-
现在腾讯的报表利润,是基本没有反映这些的,都是腾讯自身的经营利润。相信未来,投资收益的占比会越来越大,经营收益的占比会越来越小。但投资收益,腾讯肯定会尽量不给做到报表里边……
Tencent-Fininacial-Report-2017
从财报来说,这个结论是有道理的,从 2016 到 2017「其他收益净额」狂增 560 倍。
然而,或许「腾讯」还是比 Berkshire Hathaway 多出了些什么。毕竟某种程度上 Berkshire Hathaway 的核心资产真的只有 Warren Buffett 和 Charlie Munger 的智慧。更为贴切的类比或许是 Rockefeller 的「标准石油」。
- Rockefeller 之标准石油帝国
在洛克菲勒的时代,「流量」还是指石油,以下内容引用自维基百科词条「John Davison Rockefeller」,略有删改。
1868年,Rockefeller, Andrews & Flagler 公司已在克利夫兰拥有两块炼油区,在纽约设有一交易据点,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商。 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将炼油公司 Rockefeller, Andrews & Flagler 重组为标准石油公司,设于克利夫兰。
-
洛克菲勒与少数几个大型炼油商在1871年秋天秘密组成「南方促进公司」,同数个大型铁路公司(宾夕法尼亚铁路、伊利铁路)达成利益交换的秘密协议。南方承诺优先向这些大型铁路公司下单,而铁路公司给予「南方」原价近 40% 的高回扣,并提供竞争对手的运输情报给「南方」。标准石油在这些秘密协议中参与最深,在「南方」的 2000 股中占了 900 股。然而之后这些大型铁路公司向「南方」以外的独立炼油商大幅提高近原价一倍的运价,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最后这阴谋被以 Charles Pratt 和 Henry H.Rogers 为首的独立炼油商们揭发与推翻。
-
但洛克菲勒并未受到多大影响,1872年二至三月的短短六个礼拜间,标准石油迅雷不及掩耳地收购了克利夫兰境内的22家炼油商(当地业者总计26家),这就是著名的克利夫兰大屠杀(Cleveland Massacre)。在克利夫兰站稳的标准石油更加锐不挡,在之后一连串的「竞争 -> 胜利 -> 收购」循环下,1879年,在成立短短九年后,标准石油已经控制全美 90% 的炼油产业。因为量大,单位成本变得更低,使他更能向钻油业者与铁路业者讨价还价,地位更加稳固。
-
1877年,标准石油与最大运输者宾州铁路发生冲突,故盘算将运输重心移向油管以脱离他们的束缚,洛克菲勒开始收购并建造输油管线。不愿让他脱离的宾州铁路察觉后采取了反击,也开始收购油管与炼油厂,并压低价格,但最后仍旧不敌,该部分股权被全数买下。标准石油虽然取得胜利,但这一冲突引起了外界强烈关注,往后洛克菲勒的商业行为也慢慢变成全国注目的议题。
-
洛克菲勒以削价竞争、贿赂政界、威胁铁路业者,断绝对手必要耗材(如油罐车,油桶,油管),收购破产公司等手段有效打倒了竞争对手。除了强大的攻击手法外,他拉拢敌人的方式也收到很好效果。在将对手打垮后,洛克菲勒常会向对方提出和解,并开出优于市价许多的价钱收购对方资产,可能是现金,可能是股票。若对方拒绝,他就逼对方破产后,以拍卖的形式用低价抢下资产。这种条件合理的威逼利诱,让许多对手和平妥协。
Rockefeller 垄断了整个炼油行业,以此为支点,依赖于「流量的杠杆」,对竞争对手釜底抽薪。自 Cleveland Massacre 起,标准石油帝国始建。
- 「微信」- 裂变的核燃料
对「腾讯」来说,「微信」是炮舰外交,是战略核武器。
无论是「拼多多」拒绝「阿里巴巴」投资,专门等「腾讯」的传闻,还是「腾讯」对「即刻」 3000 万美元的 C 轮投资,应该没有人会怀疑「微信」在其中的意义。
社交裂变增长,基本等同于诱导用户在微信中分享。然而,对于这些公司来说,「微信」则更像是核电站,是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同时也是隐患。 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 中的「诱导分享」条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寻衅滋事」一样,是明显的「口袋罪」。一个不是很恰当的类比,「微信」的封杀对其就像「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一样。事故前,日本的核能占能源总量的 28.9%,事故后,一度关停。
按照系统设计理论来说,这种对「微信」的依赖就是外部的不可控的 单点故障
做细胞实验的时候,我们总是在培养基里观察细胞的裂变。不过,培养基里能长出参天大树么?并无先例。
尾声:冷战
比起 「饿了么」「美团」的热战,「阿里巴巴」和「腾讯」算是标准的冷战[10]。
这场战争从线上蔓延到了线下,利维坦的触角从高速公路到超级市场,无远弗届,甚至连投行也需要选边站,以至于顶级 VC 的管理层也不得不感慨
现在PEVC已经沦落到做投资要看腾讯阿里头条快手爸爸们的喜好和脸色了,虽然我自己也不能幸免这样的心态,但还是觉得悲哀[8]。
不过,也不用这么悲观。下面这段话引用自纪录片The Man Who Built America 的结尾,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The era of Rockefeller, Carnegie and Morgan looks like it may have come to an end. But America’s three most powerful men are just as relevant as ever before. Standard Oil gasoline stations appear across the country fuelling Henry Ford’s cars, cars that are built using Carnegie’s steel in factories powered by J.P.Morgan’s electricity. The new breed of bussinessman may be donging things differently from their predecessors but their innovations wouldn’t be possible without the groundwork laid by men like Cornelius Vanderbilt, Andrew Carnegie, J.P.Morgan and John.D.Rockefeller. The result is broad prosperity shared throughtout the country and perhaps America’s greatest innovation yet, a thriving and prosperous middle class.
冷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科技发展最快的 50 年,我们现在所仰仗的移动互联网的几乎全部技术,从 GPS 到 互联网,几乎全部来自于当时的 DAPRA。合理利用「康采恩」们已经提供的基础设施,仍然大有可为,就像福特用着 Rockfeller 的石油和 J.P.Morgan 的电力造出了 T 型车一样,这也难怪在微信里用着支付宝和菜鸟的拼多多 受着资本市场的追捧了。
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总是押着同样的韵脚。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 一部Sherman Antitrust Act [11]。
Update Log 1.0 初始文章
Update Log 1.1 压缩图片
Update Log 1.2 内容增删,主要在「尾声:冷战」一节
Update Log 1.3 拼写错误修正,感谢 @Oasis_Bi
这其实是一篇软文
一句话介绍自己:毕业于北京某工科 985;在上海做过 PM,产品线被砍了;在北京创过业,被投资人坑了。六岁的时候开始看(我妈写的)关于 VC 的论文,不知道有 VC 肯收留不 ?
请联系 iamliusida [AT] gmail.com,附赠一封为什么适合这个行业的 Cover Letter。
- 1.@notlsd 倒不觉得,觉得更像「广场协议」之前的日本,参见 这篇文章 ↩
- 2.表单上第十三 J.P.Morgan Jr. 是 J.P.Morgan 的儿子,史学家通常将 J.P.Morgan 于 1913 去世称之为「摩根财团」衰败的起点,1918 已远非巅峰。 ↩
- 3.对于中国特色的 GB 18030 / GBK 2312 编码格式,真的令人想暴粗口,几乎所有的中文编码乱码都是这玩意儿惹的,利用通行的,开放的国际标准怎么就成丧权辱国了 !? ↩
- 4.peer-to-peer / person-to-person 翻译成中文就变成了「人间通讯」…… ↩
- 5.本节的思考框架来自于「联想之星」合伙人李明老师 2018.4.15 在「42章经」的分享 ↩
- 6.FANNG = Facebook + Amazon + Apple + Netflix + Google ; BAT = Baidu + Alibaba + Tencent ; TMD = 今日头条 + 美团 + 滴滴 ↩
- 7.沃尔玛和微软联手阻击亚马逊也是一部好戏 ↩
- 8.这只是个十分粗糙的,在数量级层面上有效的统计,数据来源 Myip.ms ↩
- 9.引用自 BAI投资副总裁「汪天凡」在「即刻」上的公开言论 ↩
- 10.互联网与冷战中的主要势力:阿里 ≈ 苏联 - 高度集权的帝国;腾讯 ≈ 美国 - 联邦帮主;美团 ≈ 中国 - 合纵连横,终成一极;滴滴 ≈ 印度,「不结盟」的大玩家 ↩
- 11.A General Reference 秦朔:当阿里和腾讯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它们会通往哪里? ↩